为什么民国时期的法币不值钱(民国时期法币贬值原因)?

205
okx
法币是中国在1935年开始由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的发行改变了中国近500年来使用的银本位币制度。然而,由于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法币,导致恶性通胀,法币的价值急剧下降。到1948年,法币被金圆券取代。

背景:国民政府在1928年北伐统一中国后,采取了逐步的货币改革措施。国民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控制权完全转为国有,实现了对中国银行业的控制。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为了取悦国内产银州的议员,通过购银法案购入白银导致国际银价上涨。中国作为第三大银本位国家,出现白银外流、通货收缩和利率剧增等问题。为了解决经济问题,中国迫切需要进行货币改革。

货币的结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不断推行通货膨胀政策,导致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法币发行总额只有14亿余元,而到日本投降前,发行额已达到5千亿元。到了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完全崩溃。此外,在抗战期间,财政支出增加,法币大量发行,到战后发行总额已增加了约400倍。这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民间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货币评价:有人认为,由国家银行发行、以国家信用保证的法币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也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的特征。法币的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控制权落在了政府手中。然而,实际效果是官办银行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使民众的储蓄变得毫无价值。对于当时维持抗战的中国财政而言,法币是不可或缺的,但其结果却是社会经济的灾难。最终,在1948年,国民政府决定通过货币改革,用金圆券取代法币。

欧易

欧易(OKX)

用戶喜愛的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已有账号登陆后会弹出下载

进群交流|欧易官网